muji.jpg

如果有一種東西,使用起來非常舒適實用之外,還讓你的心靈覺得自在,
這樣的東西,你買不買?
MUJI無印良品,就是這樣讓人急於想擁有的品牌。


DSC03492.JPG

台灣設計師週的最後一天、最後一場講座,是由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小姐(以下簡稱安)與Shopping Design創意總監詹偉雄先生(以下簡稱詹),一起談談MUJI這個品牌,這是我幾場講座看下來,最多人的一次,連場地外圍都站滿了人想參與這場講座,可見大家都跟我一樣期待。

究竟,這場講座的內容有多精彩呢?小助教Susan我,聽完之後大受震撼,講座結束後連著三天都有去逛MUJI並且消費了快一萬塊左右,沒有騙大家喔!這次之後我真的也變成MUJI迷了,生活缺少的一切都想從MUJI開始下手,最新的戰利品是懶骨頭沙發,好設計,真的需要大家的支持,好理念,也應該被廣為宣傳,接下來,就讓我分享給你們,到底是什麼魅力,讓我花錢不手軟!

【商品是可見的文化】

詹表示,文化是看不見的,但是商品是看得見的,當你買下無印良品的東西時,就買下了對理想生活的想像、渴求、想望。隨著台灣社會產業從OEM「原廠委託製造」(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s )轉換為ODM「原廠委託設計」 (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s ),MUJI這個品牌在台灣漸漸從邊陲變成主流。

 

【生活追求的靈魂都在MUJI裡】
 

安與大家分享對於MUJI的喜愛與看法,她說,無印存在了20多年了,想起第一次看見MUJI所設計的筆時,被震懾住的感覺,怎麼會有一隻如此功能俱全卻又有設計感的筆呢!

MUJI的東西不會搶了你的鋒頭,也不會干擾你自身的風格。生活追求的靈魂都在MUJI裡,MUJI的產品除了滿足功能需求,還代表了大多數人內心的狀態,期待獲得一種簡單、自在、感覺到自我安適存在的狀態。


 

【MUJI的設計演進】

詹也近一步的解釋到,MUJI也經歷了許多過程和關卡,2001年因為UNIQLO和一百元商店的影響而將設計部門改組。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, 當年MUJI產品離實用性越來越遠,有些產品甚至要看說明書才知道怎麼用。

為了讓品牌產品更貼近消費者,MUJI不再和國外設計大師合作,而是自己內部來做設計(In-house design team )。在行銷設計師的產品時,也都不特別強調設計師,是以MUJI這個品牌為優先考量。

變成 In-house design team的模式,是因為要設計出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,需要花長時間不斷的觀察許多事物的本質,對於日常生活瑣碎的事,都要津津有味的探索。例如,觀察人怎麼喝水、怎麼用筆..等等。

MUJI認為,產品除了漂亮、好用,還要介入到消費者的生活裡,真正的實用。


 

【MUJI成為文化產品的要素】


然而,MUJI成為一種文化的代表,不是沒有理由的,詹分享了他觀察出來MUJI何以成為許多人心靈與物質必需品的幾個重點:
1、本真性:
所有器物只跟他要完成的目的有關,強調反璞歸真,例如衣服的功能就是為了要保暖而不是炫耀、手錶時間就是要容易辨識,要讓使用價值等於文化價值。

2、進步性:
產品更有未來性的主張,強調環保與再生。

3、美學主張:
MUJI商品裡PP材質製成的東西,所有的邊、角都經過修飾,創造出形體的單純感、精神性表現,而PP產品中霧面的朦朧美就是最好的顏色。

4、融合與平衡:
MUJI的產品很容易就可以融進居家環境裡,可以調和家中元素的平衡(例如和奢華風格互相搭配)、調和自己的心靈,在生活裡,MUJI是很好的黏著劑。


【設計人的敏感體質】

安說,身為一個設計人,永遠都要記得「觀察入微」。設計師必須是一個敏感的體質,要對於細微的體會研究的津津有味,並且對於設計的細節斤斤計較。 

DSC03510.JPG

例如,她很喜歡把包包裡面整理的整整齊齊,並且希望在每次換包包時都不會忘記所有必備攜帶的東西,一般的包包頂多做到增加內部的內帶分層,如同房子隔成三房兩廳,但是MUJI設計的包包,是直接給你一個攜帶型的「樓中樓」小內袋包包,每一次換包包,只要把那個小內袋整個換到另一個包包內,輕輕鬆鬆解決換包包與整理的問題,降低了生活的風險。

如果對於生活細節舒適度的要求是一種病,那MUJI看到了其他人也有一樣的困擾,用「設計」這個方法治好了所有人的病。

詹也補充表示,台灣設計學生缺少使用者的經驗,MUJI在乎的是一樣東西除去了社會裝飾後,到底本質是什麼?使用無印良品的時候,覺得精神超脫了一切,讓人感覺自由自在。

【找到讓自己靈魂覺得滿足的一條路】

雖然社會主流並不太認同,但安認為,比起學生作品的完整度,她覺得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眼睛裡發現一種蘊含著細膩的心的光彩,能夠用不同的角度細細玩味這個世界,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。

每個人都要把腳步放慢,去累積設計原創的養分,不要太在乎社會約束,而是要尊重你心裡的聲音,不要追求速率,而要尊重自己成熟的速度。同時,也要花心思去了解,買你設計產品的人的心理狀態。

詹近一步強調,越具有個體化能力的人,才能利用文化創造差異性,而如何料理你自身的存在,社會從來不是你的問題,你自己才是你的問題,要靜下心聆聽自己當下的聲音,當內心的i(受壓抑的小我),漸漸轉換成大寫的I ,能夠自信自在表達自我時,一切問題都可以慢慢被解決。

安認為,除了不要為錢而設計,也不要為了成名而設計,不然一定走不遠的。利用自己設計的能力,改善自己的社會,就已經是件偉大的事了。受過訓練的人,更應該深入底層生活,並積極投入改善,設計師,是一個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工作。

要堅守住對生命的熱情,找到讓自己靈魂覺得滿足的一條路。比起以前的時代,現代的年輕人更有機會去選擇要去的方向,千萬要把握這樣難能可貴的機會。


【MUJI & Susan 】

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,有沒有像我當初聽完講座一樣,有想去MUJI逛一趟的衝動呢?其實幾年前就知道MUJI的品牌,但是那時候自己的狀態、追求的東西和MUJI的品牌價值並不相同,所以當時的我看不見MUJI的美好,直到幾年後的現在,我改變了,變的更願意放慢腳步、用簡單的方式跟自己的相處,才終於看見了MUJI迷人之處。


不管,你是不是設計人、你喜不喜歡MUJI,重要的是,時時刻刻,都要往讓自己靈魂覺得滿足的那條路上走去,熱情的活著。

....By Susan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DU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